“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科学思路,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有效提升“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安博·体育,安博(中国)(武汉)以创新精神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从教育理念上正确树立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从人才培养目标上科学认识创新创业教育,从教育教学过程、课外实践活动开展上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出创新创业的“地大样本”。本文系2021年湖北省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明确“大思政”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激发其在未来社会的发展潜力,培养更多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学校科学梳理“大思政”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制定并发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大学生素质能力提升“摇篮”计划》,形成多层级、全贯通的分工协作体系和联络员队伍,形成学校整体规划、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学院抓实主体、师生共创共赢的工作格局。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拟、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全过程、全覆盖的服务指导体系。编写《大学生创业指导手册》《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汇编》,建设“cug实践链”智慧“双创”服务平台,以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为在校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项目路演、成果转化、产权保护、投融资对接等全要素服务。聘请富有创新精神、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的专业教师、校友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为创业导师,多措并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创业导师队伍,汇聚创新创业教育的力量源泉。支持教师进企业、进社区、进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广泛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全面提升教学指导水平。
开展“大思政”背景下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方式
课堂教育、理论教学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渠道。学校深入开展“大思政”背景下的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从理论层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主渠道的教学计划设置、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及教学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推进专创融合,建立与专业核心课程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创业意识培训”等一系列“双创”课程以及技术研发、专利申请转化等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通过小班化授课、体验式教学以及课堂破冰活动、创业游戏、模拟训练等方式为学生讲解创业精神、商业机会、经营管理等,让学生从课程中获得创业需要的基本知识。推出了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课程学习认证制度,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渠道。制定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制定大学生因创业休学管理办法,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重新选择专业、弹性学制等政策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支持。实施“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引导本科生尽早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通过项目式训练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推动“大思政”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激发创新创业教育活力
实践出真知,实践教学活动是高校提升学生能力的主要抓手。学校着力推动“大思政”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从实操层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建设校企校地合作平台。与武汉宝谷创新创业中心、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等单位建立校企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全国20多个省份建立了70余个产学研基地,构筑创新创业坚实平台。建成涵盖“开放实验室—特色创业园—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的四级链接物理空间支撑平台,以一个国家级别创新型众创空间“中地大科创咖啡”+N个学院“双创”分基地的建设思路搭建校内“双创”教育实践(孵化)物理空间平台。丰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构建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星火燎原”创客赋能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等活动。坚持以赛促创、产教融合,发起并组织“地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探索行业“双创”人才培养和“双创”成果交流,推动自然资源领域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不同类别的创新创业大赛,着力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陈昭颖 班西艳)
链接:《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 中国教育新闻网 - 记录教育每一天! www.jyb.cn 教育部直属出版机构-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23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