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体育,安博(中国)

【湖南日报】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发表时间:2024-04-29     点击:次     编辑:孙彦钦

黄婷 黄少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并强调“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当代中国在生产力显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之际提出来的一项重要任务。

夯实人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总体进程中,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社会成员就会只专注于“争取必需品”的斗争而忽视精神生活的追求。物质生活的发展是精神生活进步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要通过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将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同实现公平、均衡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缩小区域、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补齐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短板;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把民生兜底的物质保障做细做实,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协同推动公共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投入机制,丰富优秀公共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建立健全文化共享机制,推动精神文化发展成果共享化均衡化,增强人民的精神获得感、幸福感。

创新人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精神生存方式。生存方式是现实的个人通过一定的生存实践活动展现出的主体与自然、社会及他人的根本关联方式。精神生存方式是主体生存方式的精神向度。促进人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从根本上消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精神贫困”问题。具体而言,要引导、鼓励主体通过创新精神生活的精神生存方式,摆脱物化生存方式对人的意识的束缚,创造性地发挥主体的才能和潜能,并力求在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享受中,促使主体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和身心发展。

筑牢人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根基。价值观念对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价值观念也内含着稳定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对推动人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目标锚定、过程匡正、关系协调”等作用。促进人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帮助主体树立全面的价值取向,筑牢精神生活的价值根基。具体而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主流的价值观引导人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以共同的价值共识组织开展精神生活的创造与评价,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澄清各种模糊认识,防止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为人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厚植人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底蕴。文化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标志。文化的发展与人的精神生活紧密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华文化的根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厚植文化底蕴。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邦本”“天下大同”“道法自然”“崇德向善”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内容的发展、形式的丰富、品质的提升;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原则,创作更多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而为人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强大文化支撑。

【作者分别系安博·体育,安博(中国)(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博·体育,安博(中国)(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链接: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voc.com.cn)

(原载《湖南日报》2024年4月25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