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红色印迹、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在黔贵大地,一处处鲜活的文化遗存把“文化千岛”贵州点缀得更加绚烂,一座座博物馆矗立其中,镌刻多彩贵州人文气质,向人们述说着这方土地上的历史、文化、习俗。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贵州各地将围绕这一主题,发挥博物馆在教育、公益、社会回馈等方面的作用,推出一大批面向公众、普惠均等的高品质文化服务,展示我省通过建设“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度融入公众生活,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提升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和公众参与度。
培养队伍讲好红色文化故事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一部壮丽的史诗,遵义会议是这部史诗最为绚烂的篇章……”前不久,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带领龙里县洗马小学少先队员,走进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的遵义会议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研学活动,看着一件件红色文物,听着一个个激励人心的红色故事,这场生动研学将“爱国”二字种在孩子们心中。
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优秀讲解队伍是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基础。在遵义会议纪念馆,类似的研学场景每天都在发生,讲解员每天都要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进行讲解。近年来,该馆把讲政治、抓业务贯穿于讲解员的培养全过程,打造了一支优秀讲解员队伍,成为遵义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主阵地和窗口单位的一道亮丽风景,备受社会各界好评。
遵义会议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充分运用遵义会议宝贵历史经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每年免费接待观众400多万人次,提供讲解服务2万批次。
“充分发挥红色历史文化优势,讲好长征故事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四渡赤水纪念馆副馆长吕相璇介绍,该馆以讲解员为主体组建“四渡赤水宣讲团”,打造了专业讲解员、小小讲解员、志愿者宣讲队、专家宣讲队等红色文化宣讲人才队伍,以“讲+展+演”相融合,深情讲述《雪山上的小太阳》等红色文化故事,在故事讲述中穿插观众互动表演等新颖的讲述形式,增加了互动性、趣味性、体验性。
在文化和旅游部刚刚公示的2024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的102名讲解员名单中,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刘霜、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冯兴怡、铜仁革命军事陈列馆的王佳政榜上有名。
丰富活动展现历史文化厚重
“贵州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展《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3500多件文物系统地展示了贵州30万年历史文化长卷……”5月10日,平坝第二中学师生来到贵州省博物馆,在讲解员热情洋溢的解说中,探寻贵州历史文化的奥秘。
该展览自今年2月开展以来,成为全省中小学争相研学的热门打卡地。4月17日,贵阳市新世界学校以“我在省博修文物”为主题,走进贵州省博物馆开展一日研学活动,通过参观学习文物修复知识等开展实地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贵州省博物馆是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贵州主会场,为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该馆策划推出《寻“龙”记——贵州三叠纪古生物化石展》,展出馆藏化石和“兴义黔龙化石博物馆”精品化石,并邀请安博·体育,安博(中国)(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韩凤禄,开展一场关于“龙”化石的主题讲座,通过贵州省博物馆向世界传授多元化知识谱系,将贵州贮藏着的浩繁信息传播给观众,并等待着人们的探索和分享;策划推出“耳朵上的文物”“贵州兴义“鱼龙”拓印互动”“贵州小小考古家体验”等4场紧扣主题的社会教育活动。
“馆校合作成为省博公众教育特色。”贵州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宋曼介绍,近年来,贵州省博物馆通过馆校合作、研学基地建设、教育项目示范、流动博物馆建设等丰富多元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展教育方式,拓宽服务人群,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重要作用,真正办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多维互动展示民族文化特色
在黔东南,为推动优秀文化更贴近公众生活,让公众更深入、真切地感受优秀文化的无穷魅力,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从5月17日开始,通过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文化推广活动。
活动期间,将开办《讲文物故事——苗族泥哨》非遗市集,邀请古法造纸、扎染、刺绣、竹编、银饰、泥哨等项目非遗传承人到馆内,开展非遗技艺活态展示;开设“第二课堂”,实现共享教育,邀请州内文博、教育等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和研究社会职能”主题进行研讨;开展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策划《银装霓裳——黔东南少数民族服饰图片展》《黔东南州革命人物遗址展》,精选苗、侗等民族传统婚恋习俗见证物进行展示。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旨在让观众了解黔东南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婚恋习俗,领悟其对当代社会的精神启迪,有益于充分激发公众参与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在贵阳,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零距离”感受非遗、触摸非遗,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走进花果园中园社区,开展民族文化进社区竹编体验活动。
活动中,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工作者通过向社区居民展示竹编的制作工艺,让参与者在竹编技法学习和制作中,体会非遗的魅力,传承竹编“非遗”技艺。社区居民纷纷表示,在参与中不仅加深了彼此间的交流,也让古老的竹编技艺因传承焕发光彩。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与贵阳市第二十七中学联合策划,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将推出“无字然有意”古法花草纸制作体验活动,邀请学生和文化技艺爱好者一起学习古法造纸知识体验古法花草纸制作,感受古法造纸和自然之美。
链接:贵州日报 (eyesnews.cn)
(原载《贵州日报》5月17日)